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24 点击次数:72
花一年的积蓄缴养老保险,退休后每月只能领1000多元,这是不是有点“不划算”?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,他们每年要掏不少钱,缴费最低都得一万多元,但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却很少,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亏。有人甚至说,这钱还不如存银行,至少利息还能看得见。那么,缴养老保险到底值不值?咱们今天就从头算一笔账,看看这件事背后有没有什么“猫腻”。
灵活就业人员是个不小的群体,大约有2亿人。他们不像普通职工,有单位帮忙缴社保,只能靠自己掏钱。这些年,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逐年上涨。以山东省为例,2009年的缴费基数下限是1441元,按照最低档次缴费,每年需要缴3458.4元。而到了2025年,这个基数已经涨到了4416元,每年最低缴费金额超过了1万元。
有人算了一笔账:灵活就业人员如果按照最低档次缴费15年,总共要掏10.5万元左右,而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到1000多元。一年也就1.5万元的养老金,这样看来,是不是亏了?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?问题不止是“划不划算”,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,养老保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
随着缴费金额的上涨,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对缴纳养老保险开始产生疑问。有人认为,既然缴费15年,退休后每月就只拿1000多元,干脆不缴了,把钱存银行或者买点理财产品,收益可能更高。这种观点近年来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争议。
但也有人指出,这种算法并不全面。养老金的发放是有公式的,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。以山东省为例,2025年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是:退休前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×(1+本人平均缴费指数)÷2×缴费年限×1%。
如果按最低档次缴费15年,平均缴费指数大约是0.6,那么2025年山东省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7678元×12%=921.36元。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,假设个人账户余额是5.5万元,55岁退休,每月能领323元,两项加起来总共1244元。如果再算上地方性补贴和冬季取暖费,退休后的收入还会稍微多一些。
虽然数字看起来不多,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,养老保险并不仅仅是“回本”的简单计算。它的核心意义在于“养老”。缴费后,不仅可以领取养老金,还能享受丧葬抚恤金、个人账户余额继承等额外保障。而且,活得越久,领得越多,万一活到百岁高龄,岂不是赚翻了?
争议的焦点在于,一个是“眼前的支出”,一个是“未来的保障”。很多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现实是,眼前的收入就不高,每年还要拿出1万多元缴养老保险,这样的经济压力让人难以承受。
但另一方面,养老保险的设计初衷并不是让你“回本”,而是为了保障晚年的生活。如果按照2025年的数据,一个人缴费15年,总共10.5万元,退休后每月领1244元,一年1.5万元,大概7年左右就能回本。而且,从第八年开始,领的就是纯收益了。如果活到80岁,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。
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忽略了一点:养老金每年都会上涨。以山东省为例,基础养老金每年都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提高。也就是说,今天的1244元,未来可能会变成1400元、1600元甚至更多。
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,缴纳养老保险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“回本时间”,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稳妥的晚年保障。即便不幸早逝,家人还能领取丧葬抚恤金,个人账户余额也可以继承。而如果长寿,这笔钱的收益将会远远超过本金。
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存在。比如,缴费金额的上涨确实给低收入人群带来了很大压力,尤其是年收入本来就不高的灵活就业人员,他们往往需要靠省吃俭用才能凑齐这笔钱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。
【网友热议】
这件事一经讨论,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。有人支持,也有人反对,观点五花八门。
刘小明说:“我爸妈那一代人,缴费少,退休后领的养老金还挺高。可是到我们这一代,缴费越来越多,领的却越来越少,这公平吗?”
王阿姨评论:“别只看每月领多少钱,养老保险是国家兜底的,要是自己存钱,万一生病了花光了怎么办?活得长才是硬道理。”
张大勇调侃:“这事说到底就是个赌局,赌你能不能活到回本。要是我活到100岁,那就是国家赔了。”
李晓丽感慨:“每年交上万块钱,退休后才领1000多,确实心里不舒服。但仔细一想,不交的话,老了靠谁?孩子也压力大啊。”
赵老伯“其实年轻人不愿交,不是因为不划算,而是工资太低,交完了手里剩不下什么。”
对于这些评论,不禁让人想问,灵活就业人员缴养老保险,真的是一场“亏本买卖”吗?
那么小编想问:为什么有些人花一辈子辛辛苦苦缴养老保险,最后却觉得自己亏了?是因为缴费多领得少,还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让人觉得不公平?
再想想那些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,年老后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。对比之下,您又觉得哪种选择更划算呢?难道真的要等到老无所依的时候,才后悔当初没缴养老保险吗?